&esp;&esp;通过八路军持续一个多月的拔点、破路、攻城,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碉堡主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esp;&esp;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为此而受到严厉斥责。
&esp;&esp;多田骏,日本宫城县人,是个中国通,为仙台藩上多田继长子。一个典型的名门贵胄之后。
&esp;&esp;中日战争开始不久后,多田骏任参谋部次长,后历任陆大校长、第3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esp;&esp;华北八路军搞了那么大的事,日本人损失了那么多,自然得有背锅的。
&esp;&esp;而且这口黑锅,还不是一般人能背得起来的,最起码山西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没有那个资格。
&esp;&esp;在日本天皇召开的御前会议上,陆相东条英机把“圣战”不利的原因都推到了多田骏身上,
&esp;&esp;声称:“由于多田骏指挥不力,在八路军的进攻面前损失惨重,致使皇军威风扫地,脸面丢尽。”
&esp;&esp;时任日军参谋本部参谋总长的杉山元言辞更加尖锐,他说:
&esp;&esp;“华北的失败是大日本帝国的耻辱,8月20日这一天应该定为皇军的耻辱日。对此,多田骏应该负全部责任。”
&esp;&esp;面对指责,多田骏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恼羞成怒的他决心进行报复,为自己挣回脸面。
&esp;&esp;于是,他调集了华北所有的机动部队,包括日军主力第110师团,36师团,独立第1、第9混成旅团在内的共计2万多人的部队。
&esp;&esp;于10月6日开始,对八路军和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
&esp;&esp;日军实行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
&esp;&esp;他们所到之处,见屋即烧、见人即杀、见粮即抢,企图变根据地为焦土,民众受害极大。
&esp;&esp;早在抗战的相持阶段,日军就已经开始对八路军的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实行了“三光”政策。
&esp;&esp;尤其是受到百团大战的沉重打击后,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进行报复,“三光”政策的严酷性比以前更甚。
&esp;&esp;多田骏在下发的命令当中,着重强调了,三光政策要比以往更甚。
&esp;&esp;下达命令的文件是这样说的:“这次作战的目的,与过去完全相异。
&esp;&esp;乃是在于求得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凡是敌人地域内的人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
&esp;&esp;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袜,其不能搬运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
&esp;&esp;一道命令,百十多文字,一分钟就念完了。好似轻飘飘的没什么。
&esp;&esp;可落实到实际上,那就是说不清的村子被烧毁,无数户人家家破人亡,数不清的人间惨剧。
&esp;&esp;日军的暴行很快传到了八路军的耳朵里。面对残暴的日军,八路军总部下达了反扫荡作战命令。
&esp;&esp;要求各根据地党、政、军、民密切配合,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坚决歼灭敌一至二路,
&esp;&esp;并分散部分主力部队,协同游击队、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坚决粉碎敌之扫荡。
&esp;&esp;百团大战在前两个阶段,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给予了敌人重大的打击。
&esp;&esp;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伤亡减员很大,急需进行休整补充。
&esp;&esp;然而,面对日军的扫荡,八路军指战员来不及洗去身上的征尘,便投入到了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
&esp;&esp;日军的“扫荡”首先是从太行山开始的。
&esp;&esp;负责守卫正太路的,日军独立第四混成旅团,在百团大战作战中曾遭受八路军的痛击。
&esp;&esp;死了一个旅团长,一个联队长。
&esp;&esp;刚刚新上任的旅团长,片山一郎急于雪耻,在这次“扫荡”中,片山率领部队充当了“先锋”。
&esp;&esp;从十月六号起,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与第三十六师团各一部近万人,向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活动的中心地区武乡、辽县发动了进攻。
&esp;&esp;企图寻歼第一二九师,师主力以及这一地区的八路军军政首脑机关。
&esp;&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