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楚团长,你们观摩团的,都跟我们首长转移了,你干嘛不撤呀?”
&esp;&esp;袁朗跟楚云飞趴在一个战壕里,等待敌人是需要些耐心的,没事儿聊两句。
&esp;&esp;楚云飞不肯走,他是很头疼的。
&esp;&esp;别的还好说,楚云飞也学不到什么。主要是自己刚刚搞出来的飞雷炮,那玩意有点简单,看上几眼就能学会。
&esp;&esp;楚云飞极力留下,直接导致他的飞雷炮无法投入战场,可就太亏了。
&esp;&esp;至于说两军是友军,应当共同抗日。不应该藏着掖着。
&esp;&esp;就是句屁话。
&esp;&esp;代表资产阶级的果军,亡我之心不死。把压箱底的本事交给对方,那就是蠢了。
&esp;&esp;楚云飞隐约发现自己不太受待见,只是他也不好挑明,反而说:“两军交流,当然是观摩实战最有效果。
&esp;&esp;他们都走了,我自然得留下来看一看。若是你们八路军打了大胜仗,也好帮你们宣传一二。”
&esp;&esp;话倒是说的漂亮。
&esp;&esp;可心里面藏着什么心思,就不是袁朗能知道的。
&esp;&esp;在得知,李云龙要率领一个营留下打阻击,楚云飞也曾迷惑。
&esp;&esp;日军大军包围过来,一个营能顶什么,给小鬼子送菜?
&esp;&esp;几百号人,真就只是一盘菜。搞不好得全部死在这儿。
&esp;&esp;如此情况,就算需要留一支部队打阻击,派个营长率领就够了。
&esp;&esp;用得着堂堂主力团团长亲自留下?
&esp;&esp;果军的长官,都是如此作为,指挥下面的人当炮灰呗!
&esp;&esp;没人会觉得这样做不对,楚云飞也是如此的思维。
&esp;&esp;所以,他断定李云龙留下来,是有猫腻的。主动找李云龙交流,搞明白事情的原委才恍然大悟。
&esp;&esp;跟敌人最精锐的小股部队交手,这岂不是观察李云龙带兵打仗手段的最好机会。
&esp;&esp;楚云飞果断要求留下,他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主,根本不考虑这其中的危险性。
&esp;&esp;可到了这,看到李云龙的排兵布阵,楚云飞又看不懂了。
&esp;&esp;此处是一块死地,光秃秃的断崖,小鬼子难不成还能爬上来?
&esp;&esp;即便有这种担心,布置少量警戒力量就可以了,何必将大股部队都压在这。
&esp;&esp;下如此重注,搞不好是要出大问题的。
&esp;&esp;李云龙自然没有给他解释的必要,想要攻击身后常有电台的“总指挥部”,是有两条路线。
&esp;&esp;另一处道路是缓坡,即便是在陡峭,也比此处断崖强。
&esp;&esp;可那是对于常规的部队,对于非常规的部队呢?
&esp;&esp;杨村的战斗,敌人从断崖方向爬上来,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例子。
&esp;&esp;袁朗提出的换位思考很有意义。
&esp;&esp;若是李云龙带领他手下的突击队,去偷袭敌人的指挥部。
&esp;&esp;会选择敌人几乎不设防的断崖,还是说通过敌人明显会警戒的坡道小路,强攻呢?
&esp;&esp;像八路军常打的伏击战,就讲究的一个突袭性。先手打后手,有备打无备,能占很大的便宜,
&esp;&esp;李云龙不出意料的,选择了从断崖偷袭。所以,他断定敌人也会如此。
&esp;&esp;这就又是袁朗的功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esp;&esp;现在敌人知晓的信息只在第一层,而他们已经在第二层了。
&esp;&esp;孙猴子只以为他看到的就是一个世界,一个跟斗就翻到了世界的尽头,可那只是他以为的。
&esp;&esp;就是在蹦哒,也别想跳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esp;&esp;张大彪在崖边的第二道战壕里,此处距离断崖有四百米。
&esp;&esp;全营一半儿的轻重机枪,都布置在此处。配备上足够多的掷弹筒,火力极为充沛。
&esp;&esp;此时的他,竖起耳朵耐心的倾听。
&esp;&esp;除了冬天呼呼的西北风声,周围人的呼吸声,隐约能听到一点清脆的碰撞声。
&esp;&esp;是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