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件事情在朝堂颇为震动。
&esp;&esp;这位陛下自幼仁厚,深受儒家教育,每每遇到亲王犯事,大都是轻轻放下,不肯追究,这些不痛不痒的追究,让藩王们在自己的封地上越发肆无忌惮。
&esp;&esp;李东阳的折子自然不会触及陛下霉头,反而从扬州几位官吏说起。
&esp;&esp;“太皇太后的寿诞将至,你昨日说的扬州虎丘花市贸易繁荣,有能工巧匠能令百花齐放,可是真的?”今日侍读结束后,弘治帝和气地问着先生李东阳。
&esp;&esp;他长了一张温柔文气的脸,因体弱多病,整个人消瘦修长,一笑起来反而像一个读书人。
&esp;&esp;李东阳笑着点头:“也是听友人说起,说是扬州通判操办母亲八十寿宴时,请了不少虎丘名匠,宴会上竟引得百花盛开,老太太高兴极了,微臣想着太皇太后年岁已长,若是陛下能引得百花盛开,太皇太后一定开心。”
&esp;&esp;如今的太皇太后乃是宪宗成化帝生母,这位太皇太后抚养过陛下,关系亲密,只前年六十大寿时,次子河南汝宁府的崇王朱见泽上折想要进京为母亲祝寿。然而礼部却表示汝宁府如今正地方灾伤中,崇王应慎守封疆不能随意出封地,陛下便顺势驳回这道折子,因这事,太皇太后心中不快,每逢寿诞便要念叨几分。
&esp;&esp;时间久了,陛下也有点害怕太皇太后,此刻因为马上要来的寿诞愁眉苦脸,正不知送些什么来。
&esp;&esp;李东阳作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对此事早有所耳闻,这才上了这道折子。
&esp;&esp;“这个好。”弘治皇帝点头,“太皇太后最喜欢花花草草,这次一定会喜欢的,朕这就下旨。”
&esp;&esp;李东阳夸了陛下仁心,就不再说话。
&esp;&esp;“此事如何需要惊动内阁,奴才这边直接让扬州通判把人送上来,也免得虎丘那边兴师动众。”陛下身边的钱能眼珠子一转,殷勤笑说着。
&esp;&esp;朱佑樘有些犹豫。
&esp;&esp;直接叫虎丘的官员把人送上来,那是为太皇太后祝寿,百官挑不出毛病。
&esp;&esp;但若是叫扬州通判把人送上来,那可是通判自己送礼,越过上面一级级长官。
&esp;&esp;钱能笑说着:“那扬州通判能为太皇太后寿诞尽心,是他的福气,这几年扬州天灾不断,您若是此刻下旨去扬州,也显得您是惦记扬州的。”
&esp;&esp;若是打着为太皇太后祝寿的圣旨,那就是内阁出,要走官方流程,可若是直接叫扬州通判送人上来,那就是从内廷出,传旨的一般都是太监。
&esp;&esp;这对太监来说是油水活。
&esp;&esp;钱能听说一个小小的扬州通判也能如此豪横,一眼就看到扬州是个福地,极力要求陛下直接让扬州通判那边送人上来,如此便能大大捞一笔了。
&esp;&esp;“是啊,扬州外城河泛滥,淹死了不少人,府学的不少人连同扬州富商去村子里赈灾了,冯知府请求减免今年夏税麦的折子也该送上来了。”李东阳叹气,“陛下此刻惦记着,那真是扬州之福。”
&esp;&esp;朱祐樘惊诧:“死伤严重吗?怎么不见有折子递上来。”
&esp;&esp;李东阳谨慎说道:“许是路上耽误了。”
&esp;&esp;朱祐樘这下坐不住了,连连催促道:“去内阁看看,有没有扬州的折子。”
&esp;&esp;这一找可不得了,没发现扬州水灾的奏折,倒是发现一道正在扬州督查的巡抚的折子,还有一道监察御史的弹劾。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