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擅术数,算了好几个日子让贾府挑。
&esp;&esp;史苗毫不犹豫的选了最晚那个。
&esp;&esp;每次林家来人,贾敏总少不了被一顿调侃。
&esp;&esp;虽然和林海那边有书信交流,贾敏却是淡淡的,仍旧做自己该做的事。
&esp;&esp;至于预备嫁妆的事,都是家里的长辈打理。
&esp;&esp;史苗也察觉了,贾敏也有了大人的样子,会有她的心事,不会事事和自己这个母亲说。
&esp;&esp;小闺女的成长过程有些孤独。
&esp;&esp;倘若有一个能算是手帕交的,也只有白湘湘一个。
&esp;&esp;两个儿媳虽也是知书达理的人,虽然能说上几句话。
&esp;&esp;一来管着家事,还有就是膝下各有两个儿子,再加上外面的应酬,并没有剩下多少时间。
&esp;&esp;尤其分家以后,关系越发微妙起来。
&esp;&esp;大房和二房都没想到,林家居然会给一个这么晚的日期,太太居然敢选?
&esp;&esp;今年七八月里林老爷孝期满,按理说婚期多半是定在孝期满了以后,或者年底也好。
&esp;&esp;这下可好,两边太太一合计,居然把婚期定在明年十月里?
&esp;&esp;长房媳妇周若心里有事,脸上却是堆着笑着,说:
&esp;&esp;“林家的婚期,定在那时候,四妹妹能多留好久了,也不知林家十怎么想的?”
&esp;&esp;说是林家怎么想的,关键是太太怎么想的,选日子的是太太。
&esp;&esp;林家夫人也是个有些古怪的性子,两人算是怪到一处去了。
&esp;&esp;二房的奶奶关莹口风紧,不敢多议论什么,也没由着性子说出不妥的话。
&esp;&esp;腔调软绵绵的:“兴许林家是想等着这一科能不能中,有个举人身份,迎娶也能好看,母亲这么疼她,能多留一日是一日。”
&esp;&esp;大奶奶周氏笑了笑不说话。
&esp;&esp;体面话谁不会说。
&esp;&esp;每一季度,小姑子查账的时候,脸色绷得住就好。
&esp;&esp;太太不管家了,但是要查账,小姑子就是‘钦差御史’,偏生这姑子不好糊弄。
&esp;&esp;刚加嫁进来的时候,大房二房媳妇都喜欢贾敏聪慧灵巧。
&esp;&esp;一旦聪慧灵巧用到自己身上,渐渐的就喜欢不起来了。
&esp;&esp;贾政却是不急着下场考试,那日他出外回来,刚好遇到宁国府那边送信的人。
&esp;&esp;贾政亲自接了信件,过来史苗这边:
&esp;&esp;“敬大哥来信,说是明年春天要下场。”
&esp;&esp;贾赦拿过信看看,也叹一句,双手扶在膝上,婆娑了几下:
&esp;&esp;“要不是义忠王老千岁坏事,他早该下了。”
&esp;&esp;没把宁国府上下搭进去就好。
&esp;&esp;贾敬经过那场风波,再不嫌弃婶娘史苗没有眼力见。
&esp;&esp;这一二年夹着尾巴做人,朝中也没无事找事。
&esp;&esp;史苗估摸着贾敬大约就是这一场中的。
&esp;&esp;笑道:“去试一试也好,
&esp;&esp;若是能出个进士老爷,祖上也高兴。”
&esp;&esp;高兴是高兴了,似乎对贾敬的仕途并没有多大助益。
&esp;&esp;秋雁南飞的时候,金陵府上很热闹,又是一回秋试,外来拜谒投帖子的人很多。
&esp;&esp;今年试前还有文会,是新上任的知府大人家黄夫人主办的,史苗带着贾敏去走了个过场就回。
&esp;&esp;秋收一过,各处就要征集徭役修河堤,贾赦这几年都负责江南一道差使,每日事也不多,就是上前应个景儿。
&esp;&esp;今日才道河边,就看见一个人从船上蹦下来,衣裳像是荣国府的人。
&esp;&esp;那小子上前来打了个千,满脸堆着喜气:“大爷,林家来报喜,林姑……”
&esp;&esp;“林公子中了第三名!”
&esp;&esp;小厮差点咬了舌头。
&esp;&esp;背里虽然直接叫姑爷,现下没成婚就不能乱说。
&esp;&esp;举人而已。
&esp;&esp;贾赦还是觉得不太够。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