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冷声下令:“令黔首宰杀牲畜,尤其陇西等过于燥热的郡县。除了鸭子留到秋末后再杀,其余牲畜该杀的尽量杀了晒干,不要再耗费水粮饲养养。宰杀之时,不要的废弃之物,需要处理焚烧干净,不得胡乱丢弃。”
&esp;&esp;章邯道:“诺。”
&esp;&esp;这种天灾,其实做君主的也是无奈。有时候人定胜天,可在大天灾面前,人力往往微弱得不值得一提。
&esp;&esp;不过可能也有意外。
&esp;&esp;嬴政看向赵瑶君,几乎不报什么希望的问:“陇西郡之事,瑶君可有什么办法?”
&esp;&esp;众臣也将期待的目光看向赵瑶君。
&esp;&esp;赵瑶君想了想:“儿臣也不知此法可有效果。这说法,是我从一些杂书上看来的。”
&esp;&esp;“书上说,像陇西这些地方,最容易干燥缺水。因为它树木稀疏,土质与别的地方不同。”
&esp;&esp;章邯听着,不觉点了点头:“殿下所言确实,陇西等地的土壤,确实不似旁的地方湿润。陇西土质干燥粗粝,风大,风沙也多。往年一下雨,那雨水就裹挟着松散干燥的土壤,变成泥水到处流走陷落,所以田里也不好蓄水,种植时黔首时常不要浇水。”
&esp;&esp;赵瑶君眉间一松,心里有了一点不确切的想法:“所以我们能不能利用那些陷落于土壤之下的地下水呢?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打一打深井。”
&esp;&esp;她看向沉思的章邯:“章少府也说了,下雨时那雨水裹挟着土壤,变成泥水到处流走陷落。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在水流最后流向的低洼之处不断深挖,打一口深井,或许可能寻到地下的水源。”
&esp;&esp;嬴政和众人一听,都觉得赵瑶君此话合理,但也不确定地下是否真的还有水,是否真的能出水。
&esp;&esp;嬴政看向水利郎官:“公主此言,你觉得可行否。”
&esp;&esp;水利郎官思索片刻,也觉得可行:“臣觉得公主此言有理,我们大可试一试。”
&esp;&esp;赵瑶君想了想:“除了水流汇集的洼地,还有一些草木稍微旺盛的地方,一样的光照,土壤却比别处稍微湿润一些的地方,我们都可以挖开试试,看看有没有水。”
&esp;&esp;水利郎官觉得合理,可他觉得这样人都能热死的天气,再去挖深井,不知有多困难。若是一时半会儿挖不着,人都热死渴死在外野了。
&esp;&esp;他心里正觉得此太难,不妨就听到公主殿下继续道。
&esp;&esp;赵瑶君:“阿父,天气太热了,挖井之事太苦,也太耗费时间,黔首们等不起。”
&esp;&esp;嬴政点头:“你有何想法?”
&esp;&esp;赵瑶君:“依照瑶君看来,不如令水利郎官与一将军带兵前往陇西,用上我们大秦的炸。药,先炸开泥土,再配合黔首夜间劳作。这样速度可以快一些,黔首们也能省些力气。”
&esp;&esp;一听这话,许多还未曾用过这炸。药神器的武将,便来了精神!
&esp;&esp;他们人人都不顾天热,想要亲自去试一试这炸药的神威!
&esp;&esp;最后经过蒙恬的极力举荐,嬴政确定了令蒙毅带兵一千,水利郎官四人,携带炸。药,先往陇西岷县打深水井。
&esp;&esp;第121章
&esp;&esp;秦国这一季的大豆,没有太多损失。
&esp;&esp;可漫天饥饿的蝗虫,没有觅足食物,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esp;&esp;秦国初春时候,黔首便已经将地里翻过,烧灭了不知多少蝗虫卵。
&esp;&esp;所以秦国境内蝗虫还不是最多的,其余四国境内的蝗虫,那才叫一个密密麻麻!
&esp;&esp;秦国的蝗虫向四处飞,又同四国的蝗虫汇合到一块儿,乌乌泱泱,如同黑旋风一般,带着翅膀震动的嗡响,瞬间席卷了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esp;&esp;不过,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魏国在这四国之中竟然损失最少!
&esp;&esp;人人皆知,魏国小国寡民,且整个国家都被秦国包围在其中。比起庞大的强秦,它像是秦国之中的一个小郡,不值得一提。
&esp;&esp;可就是这样的小国,因为离秦国最近,所以秦国黔首做什么他们都能发现。
&esp;&esp;秦国黔首今年又是到处翻土烧虫卵,又是春种全境只种大豆,又是建水利设施的,动作一个接一个,让人目不暇接。
&esp;&esp;魏王假看在眼里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