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将李瑄请入屋后,孙六的妻子为李瑄倒一碗清茶。
&esp;&esp;“有心了!”
&esp;&esp;李瑄喝一口清茶,向孙六询问:“听说你是因躲避海盗,搬迁至明溪乡?”
&esp;&esp;“是的!草民曾居住在宁海县海游乡。”
&esp;&esp;孙六向李瑄回答道,眼中充满回忆。
&esp;&esp;海游乡虽不是最靠海边,但是在那里有他家数十亩田地。
&esp;&esp;因为海贼横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良田,远走他乡。
&esp;&esp;在这括苍山下,一家人只能分十几亩地,再加上编一些笼子,去城中卖钱,吃不饱也饿不死。
&esp;&esp;“海盗有无寇侵过那里。”
&esp;&esp;李瑄又问孙六。
&esp;&esp;他打算先从民间打听一下境况,再观看郡府的档案记录。
&esp;&esp;海盗能为非作歹八年,官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sp;&esp;“开元二十七年和开元二十九年,海贼先后寇掠海游镇,据说去年海贼又去那里,还杀了不少人,劫走妇女。”
&esp;&esp;孙六义愤填膺的说道,语气中包含着对海贼的痛恨。
&esp;&esp;“现在海游镇应该没有百姓了吧!”
&esp;&esp;李瑄思考脑海中早已记下的地图。
&esp;&esp;既然海贼势大,官府必然要将百姓往内迁,再分田地。
&esp;&esp;吴令光主要在临海、余姚两郡活动,就代表他在这两郡附近的哪个岛屿上窝着。
&esp;&esp;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翁山(今舟山群岛)的哪一座岛屿上。
&esp;&esp;“乡亲们还有不少留在海游乡,像我这样逃离的并没有多少。”
&esp;&esp;孙六回答道。
&esp;&esp;“这是为何?海贼三番两次入侵海游镇,一定是他们的线人发现海游镇人烟密集。如果海游镇的百姓不迁走,海贼迟早还会再来!”
&esp;&esp;李瑄对此很不解。
&esp;&esp;但对于李瑄的询问,孙六支支吾吾,却回答不出,像是有意避开李瑄的言语。
&esp;&esp;“你尽可直言,我是千牛卫将军,从长安而来,是为剿灭海贼,手里还持着天子之剑,任何阻挡我剿灭海贼的人,都可以先斩后奏!”
&esp;&esp;李瑄知道孙六有难言之隐,安抚他道。
&esp;&esp;“将军,海游乡每一户要缴纳五贯钱,才允许迁走,然后分配十来亩地。否则离开海游乡,只能当流民了。我们一家砸锅卖铁,才凑齐五贯钱,能来到乐安县分十亩田地。”
&esp;&esp;孙六害怕,只能将前因后果说出。
&esp;&esp;“有这样的事情?”
&esp;&esp;李瑄心中怒气升腾:“朝廷眼中纳税重地的江南,官府竟不顾百姓死活,难怪会有数千海贼,难怪八年没有平定!”
&esp;&esp;但李瑄保持克制。
&esp;&esp;江南东道的采访使,可是刚参与吏部受贿的大案。
&esp;&esp;地方官吏向采访使等所受贿赂,原来是这样而来。
&esp;&esp;有道是官逼民反!连贞观年间都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更何况是开元天宝。
&esp;&esp;只不过这些农民起义规模不大,很快就被扑灭。
&esp;&esp;如果没有英明的人领导,那些被逼疯了的百姓,可能连豪强这一关都过不去。
&esp;&esp;李瑄相信海贼中,肯定有一批没有道德底线的十恶不赦者,但大部分拿起刀剑的人,都是平民百姓。
&esp;&esp;他们走投无路,被裹挟在这洪流之中。
&esp;&esp;“唉!草民还听说官府有能力剿灭海贼,但他们就是不派兵攻打海盗老巢。草民怀疑台州的官吏和海盗是同伙!”
&esp;&esp;孙六像是打开话匣子一样,将心中的话都告诉李瑄。
&esp;&esp;可能是怀着一丝希望,让朝廷知道这件事。
&esp;&esp;“台州”是改州为郡前的名字,才实行这个政策两年,本地百姓一时无法改口。
&esp;&esp;“这是为何?将海盗剿灭,属于大功一件啊?”
&esp;&esp;李瑄觉得孙六是胡乱臆想。
&esp;&esp;官府和海盗同伙,这是多么荒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