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至于范昌海和许智,送到长安,必死无疑。
&esp;&esp;他们的家人是否被牵连,看李隆基的心情。
&esp;&esp;“能看到李帅大公无私,为我墨离吐谷浑部申冤,即便身堕地狱,也能闭上眼睛!”
&esp;&esp;赫连成英无怨无悔,又对李瑄行一大礼。
&esp;&esp;“回去安排下一任酋长吧,七天后晋昌城报到。”
&esp;&esp;李瑄摆手让赫连成英下去。
&esp;&esp;他相信赫连成英不会冒着牵连全族的风险,畏罪潜逃。
&esp;&esp;李瑄这样一张一弛,让赫连成英做好族中安排,也算是对墨离吐谷浑部的大恩情。
&esp;&esp;也只有李瑄,不会拿他们去刷战功。
&esp;&esp;但李瑄一到,墨离吐谷浑望风而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
&esp;&esp;虽比不上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但也属于是“脱帽退万敌”了。
&esp;&esp;李瑄令刘之儒将范昌海和许智拿下,家产充公,待赫连成英回来,一并押送至长安。
&esp;&esp;他们的家人,就先囚于城中,李瑄没有为难,等李隆基的旨意。
&esp;&esp;那些参与杀死吐谷浑郡兵,全部贬为劳役,送到湟水,作为军中的杂役随战。
&esp;&esp;“锵!”
&esp;&esp;“好剑!漂亮!”
&esp;&esp;李瑄得到诸葛亮剑后,将其抽出。
&esp;&esp;剑长三尺六寸,锋芒森森。
&esp;&esp;当然,这是汉尺。
&esp;&esp;剑柄处有“章武剑”的名字,剑柄的另一面有“诸葛孔明”四个字,都是小篆铭刻。
&esp;&esp;据说这是诸葛亮亲自书写,让匠人而铭。
&esp;&esp;他看不出真伪,但想来这个时代没那么多赝品。
&esp;&esp;由于此剑没有上过战场,加上技艺精湛,所以现在还保持着锋利。
&esp;&esp;“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唉!我有资格佩戴这把剑吗?”
&esp;&esp;李瑄想到自己的谋反计划,不禁抚摸剑身。
&esp;&esp;他在庭院中,用诸葛亮剑舞动。
&esp;&esp;他的剑技来源于廖峥嵘,简易又有杀气。
&esp;&esp;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esp;&esp;剑光在李瑄周围纵横,来去如影。
&esp;&esp;“我非忠于大唐,而是忠于社稷,忠于百姓,我有资格佩戴章武剑!”
&esp;&esp;舞剑完毕,李瑄又面露坚定。
&esp;&esp;不过不是现在,他既然要用诸葛亮剑攻击李林甫,就必须先将诸葛亮剑送到长安,让李隆基观看一番。
&esp;&esp;看看李隆基会赏赐给哪个大臣!
&esp;&esp;以后李瑄再去取。
&esp;&esp;接下来几日,李瑄一直待在晋昌城中。
&esp;&esp;他让晋昌长史主管日常政务,待新任晋昌太守到来。
&esp;&esp;豪强们待在门内,瑟瑟发抖。
&esp;&esp;但李瑄暂时没心情理会他们。
&esp;&esp;李瑄趁此时机写下奏折,字字不提李林甫,字字不离李林甫。仿佛是因为李林甫,才使得灾祸发生。
&esp;&esp;暗示地方官吏为了晋升,经常会为李林甫送去宝物。
&esp;&esp;最后,李瑄也不忘请求李隆基网开一面,只治墨离吐谷浑酋长赫连成英的罪过,不牵连墨离吐谷浑人。
&esp;&esp;七天后,赫连成英到来报到,他还带来一个人来拜见李瑄。
&esp;&esp;是赫连成英的族弟赫连隽,他被赫连诸部推举为新的墨离吐谷浑首领。
&esp;&esp;赫连隽来拜见李瑄,只要他们能度过一劫,以后唯李瑄马首是瞻。
&esp;&esp;李瑄让他引以为戒,不要犯下这样的错误,使族人万劫不复。
&esp;&esp;赫连隽听命,并保证下次派遣两千骑随李瑄对战吐蕃。
&esp;&esp;李瑄当着赫连隽的面,将一句话补充在奏折之中:“墨离吐谷浑尽族两千骑与蕃贼战!”
&esp;&esp;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实则是对赫连成英的求情。
&esp;&esp;有这句话点缀,李隆基不可能去处死赫连成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