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蛮国王子瞪了扶苏一眼:
&esp;&esp;“小屁孩!你懂什么!”
&esp;&esp;扶苏就知道他是回答不上来了。
&esp;&esp;北方国家以蛮为国号实在是太奇怪了,根本就说不通。像是不清楚中原对四方都是什么称谓的人张冠李戴,造成的这么一个乌龙。
&esp;&esp;真正的对应,应该是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同时也可以统称为四夷。所以蛮国取名夷国还更合理一点,肯定比用蛮字好。
&esp;&esp;不过“夷”本身是指手持弓箭渔猎的人,代指东方部族。对应的是西方和北方的“羌”,这是指畜牧为生的人。
&esp;&esp;因而起名羌国也是可以的。
&esp;&esp;蛮国王子憋了半天,憋出一句:
&esp;&esp;“你管我们!羌夷蛮狄这些不都是你们中原人对我们四方部族的称呼?我们为什么要管你们怎么起名,我们自己爱叫什么就叫什么。”
&esp;&esp;秦政立刻护住儿子,不满:
&esp;&esp;“你凶他做什么?他还是个孩子。”
&esp;&esp;蛮国王子:。
&esp;&esp;扶苏偷笑了一下,很快整理好表情,真诚地看着生气的蛮国王子。
&esp;&esp;他提醒对方:
&esp;&esp;“我不是中原人,我是南蛮。”
&esp;&esp;渊国正是四夷中的南蛮,撞名字了。所以身为渊国公子的他对此提出疑惑,也不算故意挑事。
&esp;&esp;蛮国王子哑口无言。
&esp;&esp;他下意识看向秦政的方向。
&esp;&esp;秦政也回了一句:
&esp;&esp;“我不是中原人,我是西戎。”
&esp;&esp;蛮国王子:……就离谱!
&esp;&esp;其实秦国算不上西戎,西戎的范围还在秦地之外。可架不住本位面的秦国算是西戎,因为这里的四夷是夏国定的,他们把除了夏国之外的四国都安了个名字。
&esp;&esp;大家都是四夷,谁也别笑话谁。
&esp;&esp;蛮国王子以前嘲讽人都是拿着万能公式“你们中原人怎么怎么样”开口的,突然遇到两个不是中原人的,就束手无策了。
&esp;&esp;蛮国王子决定拒绝和他俩聊天。
&esp;&esp;他就不该搭渊桑的腔!
&esp;&esp;小屁孩就是难搞!
&esp;&esp;他讨厌所有的小孩!
&esp;&esp;扶苏窝在父亲怀里,眨了眨眼,很快又闭上了,只留一条小缝。
&esp;&esp;秦政给他调整了一下姿势:
&esp;&esp;“困了就睡吧。”
&esp;&esp;这句话声音没有特意压低,故意叫周围人听见。这样就没人会去关注扶苏在他的掩护下做了什么小动作,他家太子可以尽情地折腾修改器。
&esp;&esp;校场上已经开始比试了。
&esp;&esp;比试其实玩不出花来,射箭角斗马术试剑,论经对弈弹琴绘画。
&esp;&esp;可以看出来蛮国以前吃过被嘲笑文化水平不行的亏,这次特意带来了国内顶尖级别的人才。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在文斗上不会落入下风。
&esp;&esp;文斗只要不输得太惨,武斗再拿到足够的优势,整体上就算是蛮国获胜了。
&esp;&esp;秦政的目光略过几个参赛者。
&esp;&esp;他见蛮国人都神色认真,显然有备而来。反观夏国人,眼里多有骄傲之色,对对手并不是特别重视。
&esp;&esp;武将还好点,毕竟深知蛮国天生体格强健,在这方面占便宜。文臣就不行了,略显自负了一些。
&esp;&esp;秦政只看了一眼,就猜到夏国要输。
&esp;&esp;扶苏则看着刷新出来的突发事件琢磨要怎么横插一杠。
&esp;&esp;夏人自己也清楚比试难赢。
&esp;&esp;所以他们敢应下这次的比试,肯定有做过两手准备。不仅是想靠文斗扳回一城,也考虑过不能在武斗里输得太惨。
&esp;&esp;能赢最好,就算不能赢,至少也得是个惜败,这样面子上才过得去。
&esp;&esp;基于这个原则,夏国在赛制上动了一些手脚。比如挑选出夏国人更擅长的内容进行比试,就像剑和箭。
&esp;&esp;剑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