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3章(1 / 2)

“不是儿臣养的。”繁楚王直摇头。

宣和帝这会儿端得上市和颜悦色,比起刚才命人将大皇子送往宗正寺时的态度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却没有人会觉得宣和帝此时心情好,相反,宣和帝一反常态,反倒让人觉得他愈发可怖。

就连那被宣和帝刻意放缓、放轻了的声音,听起来都像是阴冷森沉的。

繁楚王犯的这个事与锦硕王的不同,锦硕王可以咬死了不承认,说那些是栽赃陷害,但繁楚王就算咬死了不认又能如何?

花名册上足足有一千五百名兵丁,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养得起的。

宣和帝的耐心本就有限,等了半盏茶的功夫,繁楚王还是不敢开口,宣和帝便替他答了。

“屯兵还能做什么呢?谋反罢了。”

宣和帝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像一个没有情绪的人,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今天中午吃什么呢?全鹿宴吧”。

然而,只这么一句话,宣和帝便给繁楚王定了罪。

意图谋反。

墨珣站在殿外, 百无聊赖到险些打了个呵欠。

把满朝文武都叫过来,就跟听审似的。但实际上,站在外头的这些,除了能听到里头吵吵嚷嚷的声响之外, 根本听不清里头在说什么。

也就是等到锦硕王被宗正寺的人带走, 站在殿外的人才小声议论起来。

大家其实都已经知道了这一次上朝议事的内容,定是与刑部最近正在查的案子有关。

可现在, 倒是锦硕王被带走……

“大皇子这是怎么回事?”

“我曾听了传闻, 说刺杀的事是大皇子自己搞出来的。”

“刑部不是查到行刺的有两拨人吗?”

“是了, 我也是这么听说。”

“应当是有别人也动了行刺的心思。”

……

料理过了二皇子之后,宣和帝停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打开刑部尚书送上来的奏折看了一遍。

在满朝文武看来,宣和帝是因为被两个皇子气狠了, 为了平复情绪才噤声了一段时间。

然而, 只有宣和帝自己知道,他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看着太和殿里站着的满朝文武,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点什么, 才会一言不发。

甚至于,他是因为摸到了自己手边的奏折, 才想起来应该看上一眼。

与殿内官员的反应不同, 墨珣是没有丝毫心理障碍地“看着”宣和帝的。

看到宣和帝眼里透着的迷茫, 墨珣倒是丝毫不觉得意外,甚至还在心里点了点头。

这才合常理嘛。

多活了这么长时间, 宣和帝够本了。

现在所过的每一日,亦都不过是宣和帝在苟延残喘罢了。

就在墨珣暗自思索的这段时间,宣和帝总算是从奏折里发现了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宣和帝伸手在奏折上点了点,“老五。”

被点到名的周行王是早就已经知道了自己挪用公款的事掩不住了。

只不过,他挪用国库的钱,跟大哥和二哥的事比起来,还真算不得什么。

一开始因为被宣和帝派人叫到太和殿而显得惴惴不安的周行王这会儿是完全不虚了!

周行王到殿中站定,“父皇,儿臣在。”

宣和帝一看周行王这么个气定神闲的样子,原先因为忘性大而被自己刻意“忘掉”的老大、老|二的事再一次涌上了心头,倒叫宣和帝口中有了一股腥甜。

周行王,是宣和帝寄予厚望的王爷。

虽然,几个王爷的封号都是宣和帝亲自点的,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偏袒,就算旁人问起,宣和帝也是有理由。

更何况,根本没人会问宣和帝什么。

哪怕宣和帝给几个儿子取名“狗剩”、“臭蛋”,旁人也只当宣和帝是在贴近百姓生活,并不会有人质疑宣和帝的决定。

“周”乃大周的国姓。

虽然每个皇子都姓周,但用了“周”字在封号之中的只有周行王而已。

只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宣和帝对这个儿子的厚爱程度。

周行王生得人高马大,又喜欢习武,很是投宣和帝的眼缘。

尤其是周行王角抵极佳,更是令宣和帝另眼相看。

而且,最最关键一点,便是他的这个儿子不是特别的聪明。

换句话说,他的这个儿子的聪明劲儿全都用在了讨好宣和帝身上。

于是乎,在宣和帝看来,周行王便有着一股子愚忠的劲儿。用好听点的说辞,那便是——谨守本分,规规矩矩。

这样的一个皇子,相比起其他德才兼备的皇子而言,周行王对宣和帝的威胁实际上更小。

宣和帝既喜欢聪明人又讨厌聪明人,显然是十分矛盾了。

而五皇子其人,于宣和帝看来,是有那么点儿小聪明的。但五皇子的这份聪明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