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复言:将军莫忧,北方战事尚未平息,王适安早晚还要北上,这段时间,不要与他正面冲突还是。
可是段格还是很忧愁,他代入王适安思考了一下,道:王适安回京,一定是因为声望已够,特来篡位。我想,他不会再去北方了。
-----------------------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商议
王适安终究还是事业脑, 思绪很快转到正事上。
他问:建康各要害处现在都是谁在负责?
啊
崔衍昭被问住,心虚地左顾右盼,就是不直视王适安。
他让那些大臣自己安排去了, 现在那些地方负责的是谁他也不知道, 也说不定大臣们还没来得及安排。
崔衍昭这一问三不知的情形, 也在王适安意料之中。
以前也就罢了,现在已做了父亲,还万事不管。这种作风要是他们的孩子学去,也不知多久能纠正过来。
思及此, 王适安道:陛下身份已与往日不同,如今也当为子自强。
崔衍昭微惊:啊?
身份与往日不同?有吗?
而且怀孕的是王适安,又不是他,怎么要他为子自强?
不懂。
但王适安怀着孕还要操持国事,实在太辛苦了, 出于人道, 还是顺着说两句为好。
总不至于说两句这孩子就转移成他的。
崔衍昭解释道:之前让朝中诸卿自发安排了,现在大将军回来,我召他们说一声,京师防务便由大将军负责。
只谈公务太没有人情味,崔衍昭又很诚恳地补充了一句:只是大将军的身体终究更重要,别亏空了身体。
王适安没异议, 崔衍昭通知宫人把那些大臣挨个又召到太极殿。
再次进宫, 群臣都没有之前那样愁云惨淡。
他们都知道王适安已经回来了。
虽然他们对王适安颇有意见,但也清楚王适安的能力。王适安回来, 叛贼声势再浩大,也蹦哒不了几天。
有些个家底并不是很厚的大臣在前几天已经悲观地想着建康城破,公私涂炭后的荒野求生日常, 开始学习分辨野菜。现在看见王适安,想到不用荒野求生,觉得格外亲切。
这次是在太极东殿群聚开小会,崔衍昭坐在漆屏之前,熏香铜炉中香气徐徐,使人心神平缓。
崔衍昭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缓:朕召诸卿来,是因为大将军回京,诸卿配合大将军行事便可。
眼下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整个江南朝廷都要依赖王适安,所以没人提异议。
王适安如此威风,王清不由想到自己那不争气的侄儿,心里唏嘘,但表面还是平静道:臣领命。
其他人也是陆陆续续表示接受安排。
简单通知过后,众臣起坐离开,崔衍昭赶紧去看王适安神色。
确定王适安怀孕后,王适安现在在他看来就属于易危人群,要多加关心。
谢珉走出殿门时回了下头,正好看到崔衍昭侧身倚向王适安,动作像要拉王适安衣袖。
完全走出去后,谢珉看到王清在外等他。
王清忧愁道:王适安本就北上有功,此番扫除叛军后,我担心他即刻请求封王,胁迫陛下退位。
王清的担忧极有道理,遍观江南换过的数朝,无一不是这么个流程。封王之后,距离帝位也就一步之遥,快一些的一个月内就能走完从封王到受禅登基的流程。
虽说王朝改换对世家影响不大,但世家能求稳的时候还是倾向于求稳。
而且王适安与他们这些高等士族的对立很严重,上位之后难免不会对他们开刀。
谢珉沉吟片刻,问:你可知陛下和大将军的关系?
王清很无所谓地道:当然知道,陛下和王适安的关系,之前还在建康传得沸沸扬扬。
但这也说明不了什么,有些皇帝就是喜欢追求刺激,前汉成帝有赵飞燕那样的绝色,也不影响找男宠。
王清觉得谢珉真是大惊小怪,这种事情知道了也没用。
谢珉:关键并不在这里。
他轻摇羽扇,每个字咬得极轻,但都很有份量:在王适安请封王位之前,我们联手上奏,请封王适安为皇后。男子可做男宠,但决不可为后,届时宫内宫外必起轩然大波,王适安声名受损,短期内将不敢再提封王之事。
王清听到谢珉的主意,被震惊得差点就停止了思考。
这是不是有点太这主意太损了,他一时都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形容。
谢珉:见道以为如何?
王清攥紧手中扇柄,沉默良久,道:可行。
议定一桩大事,两人都觉得很轻松,连以前竞争地位产生的不愉快一时都放下了。他们相视一笑,分别而去。
崔衍昭完全不知道有两位大臣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