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那林泰来不是申首辅的门客吗?
大概年少轻狂的林泰来为了女色,脱离申家转而投靠了王家,引发了申首辅不满?
如果真是这样,倒是一个利好消息。
随即辛总宪就把去考场巡视的任务,交给了资深掌道御史方万山。
本来就是方御史检举的问题,再由他负责进一步勘查,这很正常吧?
又过一天,到了四月十五日,万历十四年武科会试第三场如期举行。
第一场是策论,第二场是弓箭或者膂力,今天第三场就是刀枪兵器项目了。
当然这肯定不是林大官人最期待的“大乱斗”,考生只能规规矩矩的持械演武,然后由点讲台上的考官打分。
这个场景说起来,有点像是后世的武术比赛似的。
今天来参加第三场的考生们都明白,武试第一肯定与他们无缘了,他们所能争取的就是武进士名额。
毕竟上场考试出了两个罕见的上上等,武试第一肯定出自这两个人。
今天这场指定兵器就是刀或者枪,这也是军中最常见的两种制式武器。
林大官人选择了枪法,毕竟从戚少保那里学了几天“唐氏六合枪”。虽然没怎么实战过,但上场抡几圈还是能做到的。
就是当初时间有限,林大官人就学了些招式样子,以后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所以在专家眼里,林大官人的枪法还是花架子成分居多。
被点到名字后,林泰来就提着大枪上了演武场,行云流水的打完了一套。
最大竞争对手郑国泰也站在场地边上,仔细看完了林大官人的枪法演练。
于是郑国舅便稍稍放了心,就林泰来表现出来的水平,明显不是顶级。
只要自己演武评分更高,就能超越林泰来,成为第一,这应该不难。
不多时,众人就听到了林泰来得到的评分,在上等、中上、中下、下等四个等级中,林泰来拿到了中上。
(本章完)
------------
技术问题政治化(下)
武科录取的原则就是“策论定去留,武艺分高下”,这意思就是先通过策论筛选人才,然后通过武艺分出名次。
所以只要通过了第一场策论,那么第二场、第三场这两场武试,大致就能决定最终名次。
如果没有郑国泰这个竞争对手,林泰来凭借上场独一无二的上上等,再加上今天的中上,其实武试第一大有希望。
但很可惜,林泰来和郑国泰先前都是上上等,并不是一枝独秀。
于是很多人这时候就把目光投向了郑国泰,林泰来没有拿到最高的上等,这给了郑国舅超越的机会!
只要郑国舅能拿到上等的评价,武试第一基本就稳了。
想到上次自己遭受的各种羞辱,郑国泰忍不住对下场的林泰来嘲讽说:“不过尔尔!”
林泰来淡定的回答说:“你行你上啊。”
这位郑国泰敢来争夺武试第一,当然也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又过了不知多久,听到了点名后,郑国泰充满自信的上了场,他选择的器械是单刀。
一把钢刀在他手里被挥舞的虎虎生风,亮色的刀刃宛如雪片一样在场地上纷飞。
在点将台上,一干考官注视着正在演武的郑国泰,旁边还围着若干京营教头,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
大部分考生的评分,都是综合了这些教头们的意见而来的。
看着台下的郑国泰,考官们眉头都微微蹙了起来。
在文官掌控的朝堂里,武科考试一直都是波澜不惊,掀不起什么浪花的。
但考官们却没想到,这次武试竟然变得越来越棘手了。
郑国泰就不用说了,是宠妃的兄长。他亲自来参加武试,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天子的授意?
而林泰来也不是没有背景,首辅门客出身,虽然听说最近离开了申府,但焉知不是为了考试避嫌?
再加上林泰来近日被几名言官攻讦,还和户部左侍郎一起卷入了争夺户部尚书的漩涡里,把情况搞得更复杂。
如果打击林泰来,会不会被认为是支持王少司徒的对手宋纁?
如果支持林泰来,又会不会被宋纁背后的那些势力恨上?
所以如何打分,不但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谁能想到过去无人问津的武科考试,这次变成了神仙打架啊。
在考官的焦虑中,郑国泰也练完了刀法,收起了姿势,对点将台行过礼后退到了场地边缘。
台上的考官们听完教头们分析,明确得知,郑国泰的刀法演示确实比林泰来的枪法演示要高一个等级,顿时头大如斗。
如果郑国泰评分压过了林泰来,这可就更麻烦了!
假设给郑国泰一个上等,无异于直接宣布武试的最终结果,第一就是郑国泰。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