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有些好事的闲人想看热闹,已经提前在这里等待了。
潘御史没有坐在公堂里,反而在察院门口接见了林泰来。
林泰来懒洋洋的说:“潘侍御让我主动归案,不知要怎么处罚?”
潘御史冷冷的说:“你随本官去见受害人,然后当面裁断!”
林大官人惊道:“你可是法官!传他们到察院就行了,何至于屈尊上门!”
潘御史答道:“郑家乃是皇贵妃父家,又是御封的都督,自有体面,怎好随意传唤?
再说本官并非坐衙亲民官,本来就是巡行官员,遇案大都是当面立裁!”
不由分说,潘御史“押解”林泰来,前往郑府,郑贵妃他爹的郑府。
在路上,潘御史又低声对林泰来说:“沈尚书派人来找过我了。”
林泰来很无所谓的说:“理他干什么?至少我让你一战成名了,不是吗?”
潘御史这感觉就是,仿佛是从沈尚书身上薅了一大把羊毛。
国丈郑承宪听到潘御史押着林泰来到访的消息,人都懵了,这帮文官又搞什么鬼?
不就是因为一点误会,郑家十几个仆役被打了吗?他们郑家都息事宁人了,怎么文官们还没完了?
再说这帮文官什么时候如此好心,跑过来帮郑家伸冤出气了?
但国舅爷郑国泰倒是跃跃欲试,准备亲自去接待。
郑国丈很谨慎的对儿子嘱咐说:“你替我去见潘御史,就说我们郑家宽宏大量,已经不打算追究了!”
“又不是我们故意生事,至于如此软弱么?”郑国泰有点不满意的说,“父亲你过去也不这样啊。”
郑国丈严厉的说:“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不许造次,就按为父的话去做!”
然后郑国丈又很不放心,仔细教导了一番如何应对。
郑国泰承了父亲的命令,就去了前院。
潘御史“押解”着林泰来,就在前院这里断案。
郑国泰随便对潘御史行了个礼,正要开口,却听潘御史抢先说:
“苏州府应试举人林泰来指使家丁当街殴伤郑家仆役十五人,证供确凿!
本院在此宣判,林泰来向郑家人当面致歉,并赔偿汤药银十五两!另请礼部剥夺林泰来功名!”
如果是平民这样打人,肯定不只是赔钱和道歉,还要挨皮肉之苦。但林泰来毕竟是举人老爷,有免肉刑的特权。
还没等郑国泰反应过来,林大官人利索的对郑国舅九十度鞠躬道:“抱歉!都是在下的错!”
然后林泰来掏出了三锭官银,每锭五两的那种,又强行掰开国舅爷的手,把官银塞进了国舅爷手里。
旁边潘御史点了点头道:“可以了,本院这边处罚完毕!”
林大官人立刻换了副嘴脸,指着郑国舅叫嚣道:
“我林泰来并不是怕了你们郑家,只是碍于礼部沈尚书剥夺功名的威胁才认罪!”
捏着十五两官银的郑国舅:“……”
这踏马的到底什么跟什么啊,自己一句话都没说呢!
(本章完)
------------
从西城到东城
林泰来前后变脸的速度极快,被处罚之前和接受处罚之后的嘴脸完全像是两个人。
对此郑国舅根本反应过不过来,此后又听到林泰来像是发表宣言一样说:
“这次我有失去功名的危险,都是你们郑家害的!我与你们郑家这个仇,算是又结下了!”
从逻辑上来说,这话倒也没错,功名是一个士人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如果丢失了功名绝对是深仇大恨。
林大官人虽然顺手给沈尚书抹了一把黑灰,但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主要目的,那就是再和郑家结个仇。
“不是,你……”郑国舅终于开口了,但他才说了個开头,林泰来转身就走了!
说完就走,打完就溜,干脆利落,完全不拖泥带水
郑府的门子看了看林大官人的身板,感觉自己没有强行拦人离开的义务。
潘御史从郑府追着出来,下意识的问道:“你要去哪里?”
林大官人随口答道:“当然是去申府了,毕竟沈尚书都要剥夺我的功名了,我找首辅走个过场。”
“走个……过场?”小潘御史一时没理解。
林大官人稍稍解释了一句:“就是走个请求首辅帮忙的过场。”
潘御史二十多岁,第一次听到把“请人帮忙”和“走个过场”连在一起的语法。
他又问道:“那我还要做什么?”
林大官人语重心长的说:“你不用再做什么了,你已经成名了!现在是你享受荣耀的时间,不信你就回都察院转转!”
这么容易的吗?小潘御史与林泰来分别后,没有回西城察院,他转了个弯,去了都察院本部。
都察院里的御史如果满编的话,要有上百个之多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