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找来仵作检查刘门官的尸身,庞把总就暗暗松了一口气。
林爷爷说过,只要孙太监不请仵作详细检查,那说明更好办了。
一边想着,一边答道:“刘公公感怀世事,满腹郁气,心有愤慨,虽然以身殉道,但仍对这个世道死不瞑目。”
孙太监冷冷的说:“他死之前的心路,你竟然如此清楚?”
庞把总立刻掏出两张纸稿,呈上说:“刘公公坠城自尽之前,特意留了绝命书,交由我保管。”
孙太监没有接过绝命书,又问道:“刘门官平常是個什么样的人?”
庞把总回答说:“刘公公生前很有点愤世嫉俗,有点像是那种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读书人。
连纵酒狂歌的习性都一样,每每收到点银子,就拿去喝花酒,这点所有门卒都知道。
听说刘公公在宫里内书堂读过书,当年因为得罪人,才被贬到了西直门……”
“不必说当年!就说现在,最近!”孙太监轻喝道。
庞把总便把话头稍稍往回收了收,继续说:“反正刘公公对现状非常不满,一直想方设法想着往上升,离开西直门。
前几日孙公您也亲眼看见过,刘公公为了寻求靠拢郑娘娘的机会,甚至想要给林九元一百杀威棒,反而挨了一顿打。
可能是长期压抑,刘公公的心性确实有点偏激,为了上升和回到宫中不择手段,不惜代价。”
大概是觉得庞把总废话太多,孙太监不耐烦的说:“所以受了刺激的他又去发揭帖了?”
“是的是的。”庞把总连忙又接着往下说:“林九元被发配到西直门的那些背景情况,也都在这里传开了。
刘公公便觉得,这又是一个露脸上位的机会,所以他就要发揭帖点名指斥文官。
想着借此把水搅浑,为圣上分忧,而后便能引起圣上关注。
发揭帖之事,还是下官奉命跑腿办理的,下官总不能违抗刘公公的命令。”
孙太监指着刘公公的尸体,“然后他就这样了?”
庞把总解释说:“刚才说了,刘公公这个人性情极端,做事不惜代价,赌性很重,所以这次他想要赌一次大的。
所以留下了绝命书,做出自杀的姿态,然后坠城落入护城河,生死都有几率。
如果不死,就是泼天的富贵,彻底帮圣上解开了目前的烦扰,圣上今后一定会重用他。
但很可惜,他这次赌输了,直接把命赌没了。”
孙太监这才伸手接过了刘公公的绝命书,说了句:“听起来很合理。”
又吩咐说:“给他买一副好棺材,然后等待……圣旨。”
然后孙太监就转身离开了柝铺,临走前,他朝着城门望了眼。
有个极为高大雄壮的巨汉正手持长矛,仿佛尽职尽责的把守在城门门洞那里。
“装的还挺像!”孙太监默默吐槽了一句,上马离开。
林泰来也望见了二十门提督孙太监,心里嘀咕一声“早就看穿你了”。
上次他和门官刘公公发生“冲突”,孙太监赶到现场后,却只责罚了庞把总,然后直接走人。
这就已经暴露了孙太监的本性,那就是“趋利避害”和“精致利己”。
这样的人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不会自找麻烦的,而且也会默认事态向着于己有利的趋势发展。
庞把总把林泰来叫到一边去,悄声说:“我都按你的嘱咐说了。”
林泰来点点头,淡定的说:“那就行。”
庞把总又紧张的问:“刘公公自杀不会露出破绽吧?”
林泰来有点诧异的说:“他本来就是自杀,能有什么破绽?”
当时在城头上,刘公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被扔下去,扔到哪里可就不好说了。
第二个选择是大喊一声后,自己跳下去,如果跳进护城河,说不定还能有一线生机,活下来就是泼天富贵。
刘公公最后选择了第二种,主动跳下去搏富贵。
所以林泰来真的没骗人,刘公公确实是自杀的,只是运气确实不好。
庞把总还是很紧张:“还有那绝命书,这证据可是送到别人手里了……”
林泰来还是很淡定的说:“绝命书本来就是刘公公自己写的,能有什么问题?”
他只是让刘公公提笔写点愤世嫉俗的话,抒发一下愤慨心情,顺便骂几句文官,类似揭帖上的那种话。
被饿了三天的刘公公欣然提笔写了,换了两个饼子。
如果这几句话被人当成了绝命书,那就算是绝命书吧。
庞把总紧张起来没完了,“如果孙公不相信我的话……”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