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面城楼大火烧起时,军营里的总督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最后除了两三个从城墙上吊着绳子下来,催促官军前往接应的人,其他内应都被叛军所杀。
这是围攻宁夏城中,最为可惜的一次机会。
林泰来所设想的就是,早点主动把这种机会引导出来。
若能正常破城,起码可以让多数城里百姓活下来,不至于成为大水里的亡灵。
林泰来这个建议的成本并不高,李如松没有拒绝的必要,就安排下去了。
然后林泰来又对李如松说:“城池四面,不知道内应会在哪边出现。
为了防止官军心存疑虑而导致错失良机,你我二人有必要分头坐镇。
万一内应出现,要立刻及时响应,亲自督阵。”
李如松有点纳闷,期盼内应出现,不就相当于撞大运么?
你这整得还挺煞有介事的,好像马上就能破城了似的。
最后林泰来很认真的问道:“你我两人,一个在南营,兼顾东面,另一个在西营,兼顾北面,同时彼此之间互相呼应。
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你要在哪边?”
李如松很随意的说:“南营是主营,我不方便离开,所以我就在南营兼顾东面吧。”
林泰来确认道:“你确定?那我就去西营兼顾北面了?
其实我夜观天象,掐指一算,利在西方,你再考虑考虑?”
李如松不耐烦的说:“别装神弄鬼了!你以为你是评书版本的诸葛孔明、徐茂公、刘伯温?
还有,你今天怎得如此啰嗦?难道你想骗我离开主营,你好鸠占鹊巢不成?”
林泰来哈哈大笑几声,“天意!天意!你走吧,分头行事!”
给你李大将机会,你也不上啊,那就没办法了。
听着林泰来的笑声,李如松莫名的感觉自己似乎像是错失了一百万两银子。
------------
不匹配身份的行为
在原本历史上,城中内应主动以箭书联络城外官军,但起事后却没得到官军接应,最终被叛军灭杀。
主要原因可能是事起仓促官军措手不及,也可能是官军心有疑虑害怕上当,还可能是城外将官失去斗志而摆烂。
林泰来亲自督阵,并且要求李如松也做好准备,就是为了避免再出现以上情况。
而且往城里面投射文书,等于变被动为主动。
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主动引导城里那些想当内应的人,总比事到临头仓促应付要好。
来到西营,往城中投射了大批箭书后,林泰来就下令全营做好出击准备。
西营这边总兵官李昫虽然心理上投靠了林监军,但作战态度还是有点消极,先前攻城就像是打卡上班。
反正又当不上主将,不是给麻贵打工就是给李如松打工,没区别!
林泰来并没有指责李昫,只是又传令,让随从把新造的家什抬进来。
当即左右护法兄弟带着几个家丁,抬着一只大箱子出现。
箱子在李昫面前打开,里头是一副明晃晃的新制铁甲,以及带甲面的铁盔、臂甲等。
“看看这副甲胄如何?”林泰来对李昫说。
李昫盯着箱子里的铁甲看了几眼,便发自内心的赞了一声:“好铁甲!”
这是一套全身甲,制作工艺肉眼可见的精良,连缀起来的铠片形状宛如片片梅花,既实用又华丽。
作为武将,对极品兵器铠甲都有本能的向往。
所以对箱子里这副铠甲,李昫看了几眼就真心喜欢上了,开始幻想穿着这套甲胄上阵装逼了。
正好又听到林监军说:“如果喜欢,你可以穿上试试看。”
于是李昫直接上手摸了摸铠片厚度,脸色微变。
随即双手随意拎了一下,脸色再变!
“这副铁甲有多重?”李昫转头对林泰来问道。
林泰来淡淡的说:“八十斤。”
李昫的脸色垮了下来,苦恼的说:“多谢监军惠赐,但是在下穿不了八十斤的甲胄,只能摆着当工艺品了。”
现在一般制式重甲也不过四十多斤,八十斤的重甲真心扛不动。
林泰来诧异的说:“你想什么呢?谁说是送给你的?
这副甲胄乃是本监军打造自用的,只是让你看看,最多试穿而已。”
李昫:“……”
卧槽!林监军不当人起来,真是不当人!
既然这甲胄不是送给自己的,那还让自己仔细欣赏个什么啊?
况且你堂堂一个监军,又不用亲自冲锋陷阵,穿这样华丽的重甲简直暴殄天物啊!
林泰来拿起头盔戴上,大半张脸都被甲面遮住了。
然后张开双手,对左右说:“为本官披甲!”
李昫很想吐槽一句,能穿着八十斤的重甲活动,林监军你这文官比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