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家这儿子,当年在府学明明有机会与九元真仙混个同窗情分,结果硬是被宰辅公子的傲气整没了。
王衡还没有体会到父亲的忧愁,很关心的问道:“父亲到底想推举谁入阁?”
王锡爵答道:“我也不知道该推举谁,我准备问问首辅赵兰溪,看看他有什么建议。”
王衡疑惑不已,父亲你吃错药了?怎能把推举新阁臣的大权拱手相让?
他质疑道:“你不想留下一点班底,以待卷土重来了?”
王锡爵有点失态的斥道:“卷土重来你娘个头,我将推举之权让出去,还不是为了你!”
再说就朝廷现在这形势,还留个几把班底!
有别人留班底的空间吗?没看到连所谓的申党都被吸收完了吗?
而后王锡爵又对仆役吩咐说:“今日不见客了!我出门去!”
王衡一脸懵逼,父亲这是怎么了?很少这样情绪爆发。
王锡爵出了门后,直接前往首辅赵府!
反正他已经下台了,不用避什么嫌,只要自己不要面子就不无所谓!
赵志皋正在和李如松说话,听到王锡爵来访,又赶紧把王锡爵请进来。
对于已经下台的大佬,反而在礼节上更不好慢待。
“什么?你征询我的意见?”赵首辅和王家大儿同款一脸懵逼,同样怀疑王锡爵吃错药了。
王锡爵坚定的对赵志皋说:“你让我推举谁,我就推举谁!
但我也有个条件,明年会试要让这个人当主考官。
在我想来,你应该不会去当主考官吧?不如将主考官指定给别人。”
当今会试主考官要安排一名大学士来充当,一般是没当过主考的大学士轮流上,可现在内阁只有赵志皋一个人。
但赵志皋刚当上首辅,正是积攒威信时候,肯定不愿意暂时离开内阁,在贡院与世隔绝的关一个月。
所以明年春天会试的主考官,必定从三名新的阁臣里选出。
赵志皋顿时就明白王锡爵的想法了,王家嫡长子王衡如今还在混国子监,估计明年打算以国子监名额参加会试。
王锡爵是想以一个大学士推举权为代价,换取儿子的前途,而且至少安排一个庶吉士。
如果王锡爵不在了,就凭王衡和林九元的关系,怎么可能进步?
真是造孽啊,林九元虽然不在京城,但影响力仍然渗透在各个角落。
隔着两千多里,也能隔空送一个大学士推荐权到他老赵手里。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赵志皋忍不住感慨道。
又指着李如松,对王锡爵说:“李都督为父亲求字,以慰籍父亲抑郁之情;
而王太仓你为了儿子甘愿舍弃权柄,你们两家真是父慈子孝,家风醇正!”
------------
搬出林泰来名头就行了
朝廷各衙署封衙后,政务就基本停止了,各种明面上的斗争也很有默契的按下了暂停键,毕竟大家都要过年。
年底最后几天,各衙门活动只剩下了一件事,那就是年终公宴。
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喝酒闲聊,最热议的话题就是三位新阁臣的人选。
预计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三位老人会在年后上奏推举新人,以彰显新人新气象。
对于三位天降机缘的幸运儿会是谁,仿佛人人都能猜上几句。
不过普遍都认为,被推举的人应该还是词臣出身的官员。
毕竟三位前阁老都是翰苑坊局词臣体系的受益者,肯定要继续维护这个体系。不会像外朝廷推那么野,搞出不拘资品的噱头。
这样的话,候选人范围就少了很多,更别说现在词臣出身官员本来就是青黄不接的情况。
在三个人里,申时行要推举的人选最为好猜。
本来申时行应该会推举沈一贯,但沈一贯还在丁忧,所以人选大概就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张位了。
三个月前,申时行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情况下,把居家赋闲的张位起复掌
管翰林院事务,由此可见申时行对张位特别青眼有加。
这次估计就顺理成章的再次扶上马送一程,推举张位入阁。王锡爵和王家屏心目中的人选,就比较不好猜测了。
王锡爵心目中的人选就比较难猜了,因为平常王锡爵倾向性就比较模糊。
也有人猜测王锡爵可能会推举礼部左侍郎赵用贤,虽然两人阵营不同,但同为苏州人,又是乡榜同年,私交还可以,足以托付“后事”。
当初赵用贤反对张居正夺情时,王锡爵还去张居正家里为赵用贤求过情,说得张居正急眼了差点拿刀自尽。
不过赵用贤因为女儿退婚的历史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名声坏了,这是个问题。
同时舆论也认为,王家屏也可能会推举赵用贤,因为清流势力和山陕同盟阵营实在没有多少可用的词臣出身官员。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