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当所有百姓都知道我的思想,并且认为这就是对的,有人想篡改所付出的代价也将是无比巨大的。”
&esp;&esp;方孝孺被这番话震动的好半天说不出话。
&esp;&esp;他知道陈景恪懂很多常人不懂的道理,也知道对方有着全盘计划。
&esp;&esp;可他没想到,对方的计划竟然如何宏大。
&esp;&esp;但,让万民都了解他的意,这真的能做到吗。
&esp;&esp;“百姓多不识字,你要如何让他们了解你的真意?”
&esp;&esp;陈景恪说道:“教育,将来所有读书人,都要学习我的思想。”
&esp;&esp;“当然,能读的起书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很难得知我的思想具体是什么。”
&esp;&esp;“所以,我要学习陆子,对我的思想进行简化,简化到普通百姓一听就懂。”
&esp;&esp;“经过数年的思考,我将我所有的思想提炼,最终得到了两个字。”
&esp;&esp;方孝孺接话道:“人权。”
&esp;&esp;陈景恪说道:“是的,人权,这也是我将这个机构,命名为人权部的原因。”
&esp;&esp;要知道,这个名字可没少被人嘲讽,说他取名没水平云云。
&esp;&esp;“正如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佛,也不知道佛经具体的内容。”
&esp;&esp;“可他们知道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知道积善行德。”
&esp;&esp;“一句阿弥陀佛,就胜过千言万语。”
&esp;&esp;“百姓们不需要知道我的思想具体是什么。”
&esp;&esp;“他们只要知道人权二字,知道作为人他们拥有最基本的人权,就足够了。”
&esp;&esp;“面对不公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
&esp;&esp;“即便无力反抗,内心也会有一股情绪在酝酿。”
&esp;&esp;“等他们有机会读书了,自然会去探究何为人权。”
&esp;&esp;“等他们明了真正的人权,那股情绪就会化作滔天焰火,焚尽世间一切不平。”
&esp;&esp;看着激动的陈景恪,方孝孺一时间有些失神。
&esp;&esp;他竟然真的相信万民,将一切希望交给万民。
&esp;&esp;可是,他就如此笃定,万民能继承他的意志吗?
&esp;&esp;不过方孝孺也承认,如果陈景恪的计划能成功,想要再曲解他的思想,确实会很麻烦。
&esp;&esp;从小听着‘人权’二字长大的人,可没那么容易就被忽悠。
&esp;&esp;但他也有自己的疑虑:
&esp;&esp;“人权部将达官显贵和民间富人全部得罪,恐怕想要落实会很难啊。”
&esp;&esp;陈景恪说道:“是的,很难,所以我才选在此时组建人权部。”
&esp;&esp;方孝孺不解的道:“此时?有何不同吗?”
&esp;&esp;陈景恪说道:“大明缺人,大分封让本就不足的人手,更加的紧缺。”
&esp;&esp;“现在愿意出来做工的人变少了,因为工商业发展,需要工人的作坊却变多了。”
&esp;&esp;大分封造成人口分流,全国各地都缺人。
&esp;&esp;土地面积增多,人口分流,意味着更多的百姓即将拥有自己的土地。
&esp;&esp;华夏民族对土地有多痴迷,就不用做过多赘述了。
&esp;&esp;但凡有二三十亩地,又有谁愿意出来给人打工?
&esp;&esp;想要和土地抢人口,那得拿出更多的好处才行。
&esp;&esp;“达官显贵、士绅豪强,他们支不支持人权部都不重要。”
&esp;&esp;“重要的是,只要他们想雇人,想要留住人,就必须要拿出更多的诚意。”
&esp;&esp;“拿不出足够的诚意,百姓是不会去给他们干活的,大不了拍拍屁股回家种地。”
&esp;&esp;“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们还有心思找人权部的麻烦吗?”
&esp;&esp;方孝孺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esp;&esp;他们反人权部,是为了少掏钱,是为了继续享受压榨人的特权。
&esp;&esp;现在有没有人权部,他们都得多掏钱,都得对雇来的工人好。
&
精彩书屋